近年来,再没有哪个行业的发展像光伏业这般大起大落。回首2008年时的盛况,各路资本蜂拥而入,融资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突破历史水平,多家中国光伏企业实现海外上市,光伏总产能一举超越德国,位居世界第一,可谓是烈火烹油,业界集体狂欢。 然而,好景不长,2011年之后,光伏业遽然进入寒冬,境况急转直下,很多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变得奄奄一息,在生死线上挣扎,投资及首次公开募股(IPO)均出现了明显退步,融资艰难,上市企业股价不断下跌,甚至逼得尚德电力、晶澳太阳能、昱辉阳光和阿特斯太阳能的CFO不约而同离职,企业也面临退市,经营不可谓不惨淡。 短短几年间,光伏业就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实在是“变脸”太快。但若从资本的逐利性来看,这又是一个正常现象。鉴于光伏业对政府补贴的依赖性极高,随着政府对光伏业补贴的逐步减少,资本自然要流向其他利高的领域。根据调查,2011年国内光伏业的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资本的大肆逃离也就不足为怪。 何时放手 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政府应对光伏业的悲催现状负一定的责任。不过,这种指责未免有失公允,因为政府已通过补贴承担了前期的培育工作,到了适当时机就该放手。 那么,是否已到了适当时机呢?如今,降低光伏业的政府补贴已成为国际潮流。2011年以来,作为全球光伏市场的应用大国,德国、意大利、捷克、法国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均已不同程度地下调了光伏补贴。与此同时,美国对我国光伏企业展开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有可能会施加较高的惩罚性关税,严重的话会带动其他国家效仿。国际形势趋于紧张,使得我国政府将更加难以通过补贴来助力光伏企业。 因此,不管情愿与否,靠补贴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光伏企业需自立自强的时间到了。所幸的是,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产业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据悉,我国光伏业“十二五”规划目标有望比原定计划翻番,即从原计划到2015年实现光伏装机从5吉瓦提升到10吉瓦。这对于光伏业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熬过了寒冬,守得云开见日,光伏企业仍大有所为。 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面临重重危机,仍有一部分企业逆势挺入光伏业,如富士康与保利协鑫携手合作,投资和建设一个2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中国化工拟建一个覆盖光伏全产业链的航母级企业,实现公司多元化发展。不论这些企业的动机如何,结果也有待检验,但已与几年前电气、饲料、家电、地产、眼镜、五金领域的企业疯狂涌入光伏业的情况有所不同,毕竟逆势而行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 步入正轨 客观来讲,光伏业走到如今这一步并非一件坏事,因为之前本就属于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现在只是步入正轨,是向理性发展道路的回归。依赖政府补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转变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提高获利水平才是光伏企业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推动技术突破,降低成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毋庸置疑,这条路很难,却又势在必行。多年来,在全球光伏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形势下,国内企业仅靠出口组装制造的半成品就能够赚个盆满钵满,也就不肯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太多资金和精力,从长期来看,这种重生产、轻研发的经营模式显然难以保证产业的持续发展,获利空间只能越来越小。 鉴于国内大多数光伏企业融资乏力,已经拿不出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具体可通过研发补贴的形式挖掘大型光伏企业的创新潜力。一旦企业能够生产出高技术、低成本的光伏产品,实现平价上网,光伏业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其次,要加快产业链整合,推进垂直一体化。目前来看,我国光伏业主要集中在中游,这种不均衡的布局方式在竞争力方面不具备优势。如果能够打通上下游环节,实现垂直一体化,企业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事实上,不少光伏企业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如天合光能、英利、江西赛维LDK、无锡尚德等(尤其是前两家公司)纷纷向产业链的两端进行渗透。以天合光能为例,2004年,天合光能即开始实施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以此作为长远发展目标,优化整个生产过程工艺,降低成本,正是借此发力,天合光能才在整个光伏行业不景气、产品价格低的情况下并没有“伤筋动骨”,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垂直一体化并非轻而易举,由于涉及领域众多,如多晶硅是化工行业,太阳能电池则属于半导体行业,电站属于电力行业,要做到“资金链”、“技术链”、“管理链”链链顺畅,只有少数的大型骨干企业才能够胜任。而一旦实现了垂直一体化,就比其他企业更具竞争优势,也容易获得投资。如今年2月,在产业寒冬中,天合光能从渣打银行获得一笔金额高达1亿美元的结构性融资。 第三,要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启动国内市场。目前,我国已经跃升至全球最大光伏产业制造基地,产能占全球一半以上,但总装机容量尚不到全球的5%。这种一边倒、严重依赖出口的模式显然不是产业的正常发展道路。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今年7月1日前后核准的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1.15元和1元。这一政策为光伏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对启动国内的光伏应用市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仅有一项政策显然是不足的。总的来说,不论是进行技术突破、产业整合,还是政策扶持,采取这些措施都需要摒弃浮躁、投机的心态,要着眼于长远,通过变革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降低成本、提高获利水平,如愿获得投资,实现产业持续发展和投资活跃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要职责分明,又要互相配合,推动光伏业重返理性的发展道路。 已同步至 apple的微博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6 12:43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