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欧债危机影响,2011年光伏产业遭遇寒冬,全年光伏组件价格下跌近60%。光伏企业停产整顿、技术升级、甚至破产传闻时有发生。今年以来,光伏市场虽然有所回暖,但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当前形势下,光伏产业到底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呢? 一、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过去几年内,我国光伏产业界抓住欧美国家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的机遇,利用国内人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迅速起步与发展壮大。但这也造成了我国光伏产业和国内光伏市场之间所存在的严重不平衡,全国产量的90%以上基本上出口欧美,而国内市场几乎是空白。因此,在2011年全球欧债危机期间,我国大多光伏企业遭遇了海外订单减少、取消或拖延订单等困难局面,导致国内部分光伏企业被迫减产,一部分小企业面临倒闭。 二、缺乏整体规划,存在一定的重复建设、无序上马和高能耗高排放等问题。近年来各地政府支持光伏产业,不断推出产业鼓励政策,导致部分地区光伏产业建设投资不断增长,大型新建、扩建项目接连启动。我国目前已投产、已开工建设,或者准备上马的多晶硅生产线有几十条,如果都按计划建设完成,其产能将可能超过世界总需求的2倍,产能过剩情况较为严重。而且其中相当多的企业技术、工艺水平落后,产能较小,还没有解决高能耗和高排放问题。 三、融资手段缺乏。光伏产业项目的投资周期较长,目前国内金融机构能提供的一般都是短期贷款;另外国内的金融产品较少,融资方式单一,致使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发展后续乏力,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四、缺乏光伏产业质量认证制度和行业技术标准。在光伏产业的行业标准方面,美国已经制订了U L组件标准,欧洲制订了T U V标准,不但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已经成为国外产品的隐性市场门槛,而我国这方面依然是空白,不利于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光伏产业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因为缺乏相关产业的整体统筹规划与指导,缺乏相关制度性保障,同时各地一哄而上,盲目投资;二是缺乏支撑产业发展的资金,使光伏产业创新工程无法有效开展,产业发展后续乏力。 从结构和全局角度来看,促进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使其充分发挥新兴战略产业的优势,实现我国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持续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实现产业有序发展。尽快制定全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对太阳能光伏产业进行全国性统筹,促进全国光伏技术、产业和市场的整体发展;将光伏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确保光伏产业与经济发展共享共融。进一步延长光伏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使其充分发挥新兴战略产业的优势。 二、整合产业链,发挥产业集聚优势,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对于目前正在形成的光伏产业园区,要根据各工业园区特点和优势,重点抓好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加大光伏产业链的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程度,发挥光伏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切实做好园区的各项服务工作,协助光伏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示范应用,切实推进各级应用示范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从规划设计入手促进光伏发电在公共建筑、成片住宅小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妥善解决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应用项目并网和安全运行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国内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启动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引导和扩大国内需求,调整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以带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金融创新。光伏产业作为科技创新型产业更需要吸纳各类金融资本支撑,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高度融合来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利用现代金融理念,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协助光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加速产业资本扩张;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光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支持光伏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型投资机制;由相关部门设立光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光伏企业向商业金融机构融资提供担保。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宽光伏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水平,为光伏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四、适时制定光伏产业技术规范、产业技术标准,规范光伏产业市场。落实多晶硅行业的准入条件,建立健全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加强光伏发电系统及部件的质量检测和技术监督,建立全国性的具有权威的产品检测中心,强化光伏系统及其部件的企业内部的检测制度和对于产品质量的严格监控。同时,严格规范和净化光伏市场,设法堵住假冒伪劣产品流入,使光伏发电技术实现健康的发展,促进企业间的合理、有序竞争。 已同步至 apple的微博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6 12:39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