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住建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建材型等与建筑物高度紧密结合的光电一体化项目,今年补助标准暂定为9元/瓦,较去年提高3元;在光伏建筑应用政策上,将向绿色生态城区和一体化程度高的项目倾斜。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不仅有利于加快国内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市场的启动,进一步提升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水平,还将增加光伏组件的需求,使光伏企业扭亏为盈。 光伏建筑补贴提高 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曾出台多项措施推进光伏建筑的一体化进程。早在2010年上半年,财政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金太阳示范项目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中央财政对示范项目中关键设备的补贴最高可达到总价的70%;工信部发布的《“十二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提到要促进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支持建立BIPV系统。 而此次《通知》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对于光伏建筑的补助标准及补助项目的规定上。 在光伏建筑的补助标准上,《通知》指出,对建材型等与建筑物紧密结合的光电一体化项目,补助9元/瓦,对与建筑一般结合的利用形式,补助7.5元/瓦。最终补贴标准将根据光伏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等情况进行核定。而在2011年,国家对于光伏建筑的补贴标准为6元/瓦。 在光伏建筑的补助项目上,《通知》将光电建筑发展重点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在绿色生态城区的公共建筑及民用建筑,二是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会展中心、机场航站楼、车站等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建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列明了光伏组件的质量要求,并明确表示示范项目应当采用性能先进的光伏组件产品,其中晶体硅光伏组件全光照面积的光电转换效率不得低于14%,非晶硅组件全光照面积的光电转换效率不得低于6%。这其实也传达出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即光伏产业应当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效率。 大成基金新能源行业研究员陈鹏宇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光伏建筑的补贴额度提高,表明了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力促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据了解,太阳能光电建筑属于分布式能源的一种,从长远来看,它符合能源发展的一般趋势,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国内的光伏企业主要将目光聚焦于大规模的光伏电站,往往忽略了更具前景的光电建筑。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48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如果在其中的10%建立BIPV系统,将形成500GW薄膜太阳能专属市场,这将极大的促进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发展,促进薄膜玻璃幕墙等产品在我国迈向实质性应用。 光伏产业有望扭亏 “不仅仅是光伏建筑将得到大发展,与之相关的光伏组件价格也将趁势回升。可以说,《通知》的出台,带动的将是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国内某大型光伏组件生产商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光大证券也认为,《通知》的出台无论是从建筑节能减排,还是带动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政府积极推动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应用开始,将对中国未来的光伏装机需求增长形成实质利好。 2011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不尽人意。国际市场上,受欧债危机影响,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陆续下调对光伏产业的补贴,直接导致欧洲光伏市场的需求明显减少。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口至欧洲区域的光伏产品仅占据全球市场58%的份额,远低于去年同期的78%。尽管中国、美国这样的新兴光伏市场需求出现较快增长,但只能弥补欧洲市场下滑带来的影响。 由于国内光伏产能主要依靠国际市场消化,但国际市场出现萎缩,光伏企业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但国内产能的增量远超国内市场的增量,因而造成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了光伏组件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 公开资料显示,多晶硅价格自2011年年初的每吨70万元左右一直跌到目前的每吨20万元左右,从2011年10月份开始,成本倒挂现象已经出现。在四川省,多晶硅的平均生产成本约在30万元/吨,每生产一吨要亏近10万元。到2011年11月底,国内大约有九成多晶硅企业陷入停产与半停产状态。 国内证券公司光大证券预测,在国际光伏市场持续疲软、国内光伏市场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持续出台光伏发电刺激政策,以此来扶持中国光伏发电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是个大概率事件。 据了解,一些光伏行业巨头再次做出扩张产能的计划。晶硅太阳能领域,保利协鑫、特变电工、赛维LDK等均在2011年宣布了扩产计划。薄膜太阳能领域,汉能控股集团在2011年相继投产了四川双流、广东河源、浙江长兴基地,到2012年将形成2GW产能。 CUBN记者 周洪博 北京报道 已同步至 ceetech的微博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6 04:40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