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困境中的中国光伏业来说,来自国内政策面的暖风,或许能给他们带来过冬的寒衣。 媒体报道称,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有望大幅提升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从此前的900万千瓦提升至15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也是可再生能源补贴的资金来源)也有望从此前的4厘/千瓦时提升至8厘/千瓦时。大幅提升装机容量和补贴,意味着光伏业期盼已久的国内市场启动将获重大突破。 此外,工信部推进多晶硅行业整合的动作也在提速,首批多晶硅准入企业名单即将公布,这对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也是一大福音。 国外市场“山穷水尽”国内市场“柳暗花明” “两头在外”一直是中国光伏业的最大软肋,超过9成的中国光伏产品依赖海外市场消化,而欧洲光伏市场的萎缩,正在让中国光伏业遭遇最为严峻的考验。在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乐山电力等公司相关负责人都一直期盼国内市场能真正启动,为中国光伏制造业找到新的“绿洲”。 如今,国内光伏业的愿望有望变成现实。《中国证券报》援引权威人士的消息称,《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即将出台,相比此前的意见稿,即将出台的《规划》有望将“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上调至1500万千瓦。 中国光伏装机量大扩容,对我国光伏业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好。2010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只有90万千瓦。据市场调研机构IMS光伏部门高级研究主任阿什·夏尔马预计,2011年,在一些扶持政策推动下,中国的光伏安装量可能会达到2.5GW。正是这一快速增长的势头,促使相关部门大幅提升了“十二五规划”的装机容量。为进一步推动光伏发电的发展,上述权威人士还透露,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附加目前已形成方案,未来将视CPI变化情况择机而出。根据方案,电价附加有望上调至8厘/度,在目前4厘/千瓦时的标准上增加一倍。 光伏发电目前还离不开政策的补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2010年大概收入120个亿用来对可再生能源进行补贴。这一补贴力度明显偏小。如果每度电电费附加为一分钱,那么到2020年累计可收五千亿人民币,只要光伏发电能分到一千亿,这一千亿补贴大概可以支撑一亿千瓦的太阳能发电。 多晶硅企业奄奄一息整合将注入“强心剂” 同时,国家对光伏业中的多晶硅行业的整合力度,也在明显提速。今年4月份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下滑,到上周,国际市场多晶硅现货价格已经跌破30美元/公斤大关。而我国多晶硅企业中,除了一些龙头企业能将成本做到30美元/公斤下方之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在50美元/公斤左右,这也意味着我国50多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亏本生产。 据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义春介绍,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大多已经陷入停产、减产状态。“不仅小企业日子难过,行业龙头企业的日子也不舒心。这些大企业虽然没有停产,但很多都已经停了几条生产线。”多晶硅企业集团陷入困顿,行业亟须整合。 前不久,工信部牵头,组织多个部门到四川举行了多晶硅企业座谈,“主要谈的就是行业整合问题,希望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一位参与座谈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初,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拉开了多晶硅行业整合的序幕;此前9月份,工信部发布《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也对多晶硅行业提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及扶优扶强等指导思想。 国内最大的多晶硅企业保利协鑫一位高管对记者透露,准入名单工作已经开展了近一年时间,工信部有望近期推出第一批通过行业准入审查的企业名单。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王海生认为,行业整合的推进伴随的是扶持优势企业、淘汰落后企业,因此,像新光硅业、天威保变、保利协鑫这样已达标企业,未来5年就可以借机加速扩张生产规模,在国内市场全面启动前占据有利位置。 链接 多国下调补贴,海外市场形势依然严峻 日前,德国、意大利宣布,2012年对光伏装机的补贴分别下调15%和9%以上。英国也宣布,对于小型系统安装的补贴从43便士每千瓦时下降至20便士。太阳能市调机构Solarbuzz预估,明年第一季度欧洲太阳能市场将会衰退72%。 尽管美国光伏市场增速较快,但是,前不久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业展开“双反”调查,并很可能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光伏产品生产大师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就告诉记者,对于现在处于微利甚至无利阶段的光伏产业来说,即便最终只有10%的反倾销税,就可能导致国内企业放弃美国市场。 该贴已经同步到 apple的微博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5 20:40 , Processed in 1.312500 second(s), 1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