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利协鑫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该企业上半年收入达到151.7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7.94亿港元大幅增加了1.6倍;净利润35.5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的7.88亿港元相比增加了3.5倍。与此同时,英利绿色能源(以下简称“英利”)2011财年第二季度实现净营收6.806亿美元,环比增加27.4%;光伏组件发货量较上一季度增涨36.6%。 今年上半年以来,世界光伏行业的发展进入一轮低迷期,受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和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拖累,国内大多数光伏企业上半年的经营业绩都不容乐观,这其中不乏一些业内领导型企业。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保利协鑫和英利这两家光伏企业的经营业绩却呈现出逆势上扬的可喜局面,这非常直观的显示出了这两家企业良好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认为,保利协鑫和英利是国内光伏行业内稳定经营能力最强的两家企业,它们之所以具有良好的抵御市场风险的经营能力,是因为它们对规模化经营和业务垂直一体化建设理解地较为透彻,执行这两大战略也最为彻底。应该说,目前许多光伏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是受制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许多企业并未真正将这两大经营战略执行到位;而少数企业则将这两种战略融合起来执行,且执行力度较大,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李胜茂认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光伏企业之间的竞争都会落脚到产能规模和业务一体化程度这两方面,这是由光伏行业的属性和行业发展环境所决定的。一方面,光伏产业链比较长,且光伏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显然光伏企业要想具有稳定且可观的获利能力,就必须深度推进业务一体化水平,消化行业波动带来的风险,以及尽可能多的攫取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点。 另一方面,光伏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在当下大多数光伏企业的产能规模都还未达到一定边界的情况下,较大的产能规模意味着较低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光伏行业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必然倾向于上大压小,规范行业竞争秩序,这在为光伏行业的产能规模设定“红线”的同时,也使得当该行业发展处在“寒冬期”时,产能规模较大的企业能够比较容易的抢占被迫退出行业的中小型光伏企业的市场份额,拉动经营业绩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