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领域的产能过剩再次凸显。这一次,关注焦点被转移到了光伏产业。近日,该产业重现两年前的扩张热潮,国内各大电池片和组件厂商均大幅调高产能目标。包括无锡尚德、河北晶澳、苏州CSI阿特斯等龙头企业在今明年都有大规模的扩产计划。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投资存在过热倾向。目前,多晶硅投资总额已超过1340亿,若不加以规范引导必然出现产能过剩。此外,我国多晶硅产品出口依存度过高,90%以上产品用于出口,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和欧洲补贴下调风险;多晶硅生产能耗和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高端设备存在较大差距,仍然依赖进口。如此种种弊端,亟待改进。 光伏产业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高纯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光伏系统安装及相关配套产业在内的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多晶硅(电子级、太阳能级)、硅片制作;中游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下游光伏系统应用产品(发电系统,农牧民用电,LED的复合应用)等。
2010年,各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大量扩产,其他行业厂商纷纷进入,当前中国多晶硅产业投资总额超过1340亿,实际已投资470亿,已建成产能4万吨,在建产能6多万吨。预计2010年全球多晶硅总产量达11.6万吨,同比增长22%,2011年将达14.9万吨。如此大规模的快进大干必然导致市场在短时间内遭遇爆发式增长。
国内光伏产业“龙头”之一、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董事长施正荣曾在一次论坛上明确表示,只经过短短几年,我国光伏产能剧烈扩张,2007年和2008年该行业产能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他认为“光伏泡沫”已经出现,由于多晶硅原材料全部靠进口,中国的光伏产业“大跃进”,使得2006到2008年三年中把原料价格从每公斤50美元炒到500美元。
事实上,2009年的金融危机也曾经让这个被外界看来“虚热无比”的行业去掉了不少泡沫。在“后危机时代”的紧缩期,一度有业内人士悲观地估计,至少有50%的中小光伏企业面临停产。国际市场原料价格也一度从最高的每公斤500美元又跌回每公斤50美元。
然而,在全球聚焦低碳节能环境下的今天,新能源之殇似乎注定只是暂时的。今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多晶硅价格又开始出现反弹迹象。这些去年以来一直为业绩下滑和亏损而发愁的企业,目前多数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有些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包括光伏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虽然定位为战略类新兴产业,但远不到普及的时候。按远景规划,可再生能源将在2030年发挥“重要替代”作用,2050年才能“成为主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看,业内较为现实的观点多认为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高、电价贵,在技术上还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
一组数据显示,自去年底至2010年上半年,中国太阳能企业扩产量为20GW左右,而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组件的出货量为7GW,已是历史最高峰值。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如果2011年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出现波动,产能过剩或将出现。
企业的反应似乎正与此相左。在他们眼中,似乎这个市场的容量是无限的,并对公司将来业绩的增长抱有极大信心。并明确表示,会按自己的节奏扩张,不会管行情短期变化。 未来如何走 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对风电和多晶硅产能发出警告之后,国家发改委以及多个部门都对新能源产能过剩提出了建议,表示将用更加全面、更加综合性的政策框架,使得新兴能源领域的一些泡沫在早期能抑制住。
地方与中央步调存在差异,原因何在?有专家认为,在新能源发展上中央和地方的“温差”,即地方热情明显高于中央政策的情况,主要还是“惟GDP论”在作怪。在新能源核心技术上,往往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投入的,他们从自身利益考虑,认为投入大、见效慢,而更钟情于上马短平快的项目,这样只要把基础设施建起来,搞技术引进,或直接进口,搞组装、拼装,产业做大了,地方经济的数字指标好看了,但长期效益和利润却不一定有多少。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则是,多晶硅生产的核心技术——三氯氢硅还原法被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少数企业垄断,中国企业很难获得关键技术。而多晶硅材料生产工艺中在产业链中是高端,如果不掌握核心工艺和技术,不但容易造成污染,还会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此外,该产业庞大产能主要依赖国外市场。
专家认为,以上的两个弱势决定了一旦国家统筹安排不到位,或在技术研发上执行不力,当国内市场升温,新能源市场的“蛋糕”随之做大的时候,中国企业恐怕只能看着那些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享受或分食,自己只能站在旁边看着,最后拣一点残羹冷炙。
此外,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行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低价无序竞争、自主创新能力低、诚实守信观念不强等问题。另外,我国国内光伏发电进展缓慢,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仅占20%左右,光伏发电装机还不足电池产量的1%,一旦国际市场有变,风险极大。
业内普遍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制定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建立相关行业标准体系,使得行业的发展更加完善。
同时,将政策和标准的制定提升到国家层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进而增强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话语权,从而推进并加速我国光伏产业技术的发展进程。
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董事长施正荣也曾疾呼,过往中国制造廉价、高污染、被征反倾销税的传统形象,不要在光伏产业这个新兴战略产业上重演,希望光伏产业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8 09:55 , Processed in 1.093743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