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8年的行业低谷,2009年及2010年持续回升的超预期需求,让光伏产业的投资热度再次灼人。进入2011年,这个行业的火爆行情在延续,仍不断吸引着中国各地政府、各路资本新贵的目光。随着产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酝酿多时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也在产能过剩的争议中出台。中国光伏产业未来将走向何方? 各地争建产业基地 2011年1月上旬,《东莞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在该市新年市长办公会议上获得通过。根据规划,东莞将力争打造成为广东省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到2012年实现350亿元的产值规模,到2015年力争产值突破1000亿元。 几乎同时,广西兴安县也提出了将该县打造成广西乃至西南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的宏伟目标,该县园区目前有11个光伏项目建设或投产,预计2013年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 更早些时候,云南昆明市副市长张锐提出,“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将建成太阳能硅材料生产能力3000吨/年,实现太阳能产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此外,河北石家庄、陕西省等地方政府也提出了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经济发展规划。 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约有18个省计划打造光伏基地,100多个城市将太阳能列为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吸引光伏企业进驻,各级地方政府也使出了浑身解数进行招商,打出了包括优惠上网电价、给予补贴、奖励以及土地供应等在内的各项优惠政策。 “光伏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巨大的拉动作用是各级地方政府热衷于将其定位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原因。同时作为低碳经济的主要产业,光伏产业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实现产生业升级和经济赶超也具有重大意义。”中投顾问研究员李胜茂向记者表示。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则认为,光伏产业是国家鼓励产业、审批门槛低也是各地热烈追捧光伏产业的重要原因,当前各地的光伏投资项目存在盲目上马的倾向。关于光伏基地的排污、环保等方面的问题都没有考虑。 各路资本伺机而动 在各地政府制定宏伟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各路产业资本也早已对光伏产业虎视眈眈。 2010年12月,国内羽绒服行业龙头企业波司登[2.86 -5.30%]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江苏康博科技有限公司杀入多晶硅制造领域,双方拟共同投资60亿元在扬州建设年产6000吨的高纯硅生产线。2011年1月,低压电器龙头公司正泰集团旗下温州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设,该公司计划投资40亿元固定资产,形成年产值70亿元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近期宣布巨资杀入光伏产业的还有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台湾液晶面板企业友达光电、富士康等公司。 光伏巨头赛维LDK公司、天威保变[20.59 1.08%]等也在积极谋求进一步扩张。2011年1月初,赛维LDK宣布与国家开发银行下属的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建银国际下属投资基金以及另一中国主要银行下属投资基金共同签署了投资协议书。三家投资机构将共同投资2.4亿美元获得赛维LDK公司18.46%的少数股权,用以支持赛维LDK硅料及化学品业务的经营和发展,并助推其成为世界领先的高纯硅及硅基新材料企业。2011年1月13日天威保变调整配股募资计划,拟投11.81亿元募集资金用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李胜茂向记者表示,各路资本再次蜂拥而至说明光伏产业长期的发展潜力依旧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不过,虽然仍有大量新资本[1.30 2.36%]进入,但中国光伏产业已经走过了百家争鸣的阶段,资金、技术、品牌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实力弱小的企业已经没有机会。 过剩与否争议仍大 随着产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围绕着行业产能是否过剩的争议也再次引起各方关注。为了抑制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酝酿一年多时间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近日由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按规定,新建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并且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 与“过剩论”相悖的是,2010年我国进口多晶硅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前11个月我国已累计进口多晶硅高达4.19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中11月进口多晶硅量6153吨,同比增159.8%,环比增45%,也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一些国际多晶硅龙头大厂的订单已排到2013年。 中投顾问研究院李胜茂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多晶硅行业出台这样的政策是必须的、也是合理的。政策出台有助于淘汰众多落后产能,促进中国多晶硅光伏行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尤其是利好大型多晶硅企业。国内多晶硅进口增加则主要是因为国外多晶硅质量稳定、品质高,同时国内企业为了锁定成本而签署了大量长线订单。这正说明国内多晶硅行业存在结构性供应问题。 反对产能过剩论的人则表示,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和工信部先后出台的抑制多晶硅产能扩张的政策存在误判。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下导致了国际上多晶硅需求下降是一种非常态状况,不能作为判断产能过剩的依据。另外,多晶硅是产线非常长,产能并不等于产量,即使是投产项目也不可能立即贡献100%的产量,因此存在统计口径的误差。不排除一些大型多晶硅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故意采用误导信息排斥后进入者的可能。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也指出,“中国的多晶硅自始至终未出现过剩情况。我们一直在进口,还有40%的材料缺口,今后5年之内,多晶硅仍然满足不了需求。” 瑞银证券分析师牟其峥根据2010年他向各地太阳能协会了解到的情况分析认为,多晶硅原材料产能过剩论的观点还不能成立。并且2010年12月份我国正式已启动了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这些都将增加国内光伏产品需求进而带动多晶硅的需求。 李胜茂也认为,这两项工程的补助力度很大,对拉动国内光伏装机容量的扩大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但他同时指出,未来光伏装机容量能否扩大、中国光伏市场需求能否大规模增长,核心问题取决于光伏上网电价标准的确定。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4 09:44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