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太阳能电池是把清洁能源卖给发达国家,把碳排放、把污染留在中国。”当笔者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不禁暗自心惊:难道我国光伏产业的迅速崛起竟是在对国家利益的侵害吗? 光伏制造最受诟病之处在于高污染,外界对其抨击的火力点则集中于光伏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多晶硅。在前几年,由于多晶硅供不应求,加上一些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一些产能规模小、技术实力弱的多晶硅企业违规排放四氯化硅,对环境造成影响。但是,四氯化硅的循环利用是完全可以经由技术攻关得以实现的。 能耗的问题同样可以用数据来说明。2009年我国企业多晶硅的综合能耗已降到200千瓦时/千克以下,按多晶硅售价550元/千克计算,多晶硅万元GDP产值能耗为1.006吨标煤/万元,低于全国2009年万元GDP平均能耗指标1.087吨标煤/万元。可见,发展多晶硅产业有利于降低全国万元GDP产值能耗。 从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来看,从硅石开始到光伏电站安装完毕,光伏系统的全部能量消耗为2.597千瓦时/Wp(峰瓦);以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500小时记,每峰瓦(1Wp)一年发出1.5kwh的电量,能量回收期为1.73年,按电池组件使用寿命25年计算,可提供22年的清洁电力,对传统能源具有替代作用。并且,我国对多晶硅研发的最新进展表明,多晶硅生产的能耗还将继续下降。 可见,无论从节能还是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光伏产业都不应该承担“加剧中国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的“骂名”。 也许这一系列的数据还是无法澄清某些人心中的疑虑,他们或许会继续质疑:“即便光伏产业算不上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但其生产过程毕竟是有一定能源消耗的。而消耗这些能源所生产的光伏产品绝大多数都销往国外,这岂不是中国的损失吗?”如果这样的质疑成立的话,按照这种逻辑,所有的出口产品,包括食品、服装在内,都是在耗费中国的能源,减少外国的能源消耗。 事实上,中国光伏产业也并不是对国外市场“情有独钟”,相反,中国企业更愿意看到绿色能源能在自己的祖国得到普及。 光伏组件90%以上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并不是国内业者希望看到的。然而就目前而言,光伏产业的发展还不能脱离政府的资金支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对于光伏发电的补贴采取审慎的态度是明智的。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有赖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而这两者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欧洲国家对光伏发电的补贴恰好为光伏制造业扩大市场、拓展融资渠道起到了杠杆作用。而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恰恰为我国太阳能光伏的应用打下了比较坚实的产业基础。如果我们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的过程中,看准时机,适时地推出上网电价,可以较小的代价启动国内光伏市场。这样,就可以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前提之下,让绿色能源服务于中国百姓。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4 06:10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