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认为光伏行业已形成反转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其主要论据,则是第二季度各主要光伏制造企业出货量及其财务数据出现明显增长。数据显示,全球领先的20家光伏制造商的组件出货量在2013年第二季度超过5.8万千瓦,较上年同比增长了21%,有数家企业甚至还刷新了其季度出货记录。 同时,市场环境看起来也似乎正在逐渐改善。除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欧洲与中国达成贸易和解外,国内关于光伏应用市场的新政策也是接二连三、紧锣密鼓地出台。 如此形势,对于在寒冬中挣扎了许久的光伏制造业而言,无疑是喜人的。 不过,任何趋势的反转,都不会凭空而来。正如三年前这个新兴产业由升至降的拐点背后有着必然的逻辑一样,一个深陷过剩泥淖中的产业要想由降至升实现反转,同样也需要必然的蓄势,乃至市场格局的根本改变。 现阶段,能够让光伏制造业实现反转的力量,不外有二:要么是在需求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幅度实现了过剩产能的去产能化,市场供求关系恢复平衡;要么则是下游应用市场空间出现大幅增长。 但依目前情势来看,此二者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改善迹象。 去产能化方面,进展并不明显。包括一些已经宣布破产的公司也仍在生产,多数中小企业更是处于观望状态,一旦市场好转,恢复生产或并非难事。 大公司近期出货量的激增,除了季节性市场需求起伏外,不排除有前期市场萧条时停产产能过多造成行业库存已清零的原因。 再看市场容量方面,一些分析认为,除了欧美市场得以稳定外,新兴市场正在快速跟进扩容,更主要的是国内应用市场正在规模化启动。 那么,目前这几个市场大致是个什么情况呢? 首先来看新兴市场。除了日本等个别地区外,目前多数新兴市场显然仍处于玩票阶段,即使打算规模化开发,其市场总容量又能有多大?能否与其经济补贴实力匹配? 其次则是欧美市场。美国不用说了,基本已经对中国关闭。而欧洲,尽管中欧达成和解,但价格承诺之下的中国光伏产品是否还有竞争力,恐怕中国光伏制造企业们都心知肚明。何况,一个限定了总量和增长空间的市场,如何带给未来想象空间?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无法根本改善中欧之间的光伏贸易现状,欧洲市场很有可能会逐渐沦为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最后再看国内市场。尽管新政策接二连三,甚至最高管理层非常罕见地再三明确表态支持国内市场发展。可由于滞后的能源体制等诸多原因,许多主观愿望上良好的政策,在市场实际执行时却依然面临着支离破碎、漏洞百出的境地。短期来看,指望内需市场承担主要产能消纳重任,恐怕有点难。 2009年-2010年的光伏业扩张行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美国市场将大规模启动的预期之上,许多人都相信美国会成为另一个德国市场,因此纷纷大幅扩产。随后的事实证明,美国市场的确在加速扩容,但其对中国光伏制造业而言,却事实上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假设前提。 此次光伏反转论的论据,是否亦会沦为假设,或可拭目以待。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3 07:15 , Processed in 1.109375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