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利好频传,但同样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记者就光伏融资的一系列问题专访了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 记者:自今年3月以来,一系列光伏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但目前的光伏项目融资尚存在一些困难,你认为主要的瓶颈在哪里,有什么解决建议? 钱晶:打个比喻,政策好比游戏规则,资本是游戏筹码,没有筹码,你只能旁观而没办法参与游戏,而你只有参与进去,你才能有很多种赢的方式,也就是赢利的商业模式。只有资本市场的积极涌入,才能引擎,启动光伏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更多灵活且因地制宜模式的成熟起来,光伏市场才会真正爆发。 记者:国八条里已经明确指出政府要加大对整个行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但怎么扶持呢,或说作为一个光伏企业,晶科对此有什么想法? 钱晶:从银行方面,问题一:中国只有如四大等少数银行能够提供10年甚至15年以上长期贷款,一般的商业银行最长只有5年,这与光伏电站的运营期限25年不符。这就把商业银行排除在了筹码发行者的名单之外。结果造成四大银行,由于身出名门,对此业务兴趣不大;而庶人身份的商业银行又没法参与。 解决建议一:对于商业银行,允许就可再生能源,比如光伏融资这部分业务适当放宽贷款期限,开设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长期贷款。对于四大银行,需要一些强力支持,规定贷款业务中多少比率用于可再生能源发展部分。 问题二,中国多家银行贷款利率普遍较高,企业融资成本自然上升,国资和民营的融资成本还有亲疏不等,这让巨大的民间资本很难利用,即使参与了,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缩水的利润或许勉强够付银行利息。 解决建议二:光伏行业属于新兴事物,没有政府的强力支持就难有大突破,国家在光伏融资利率方面,能否特事特办,降低贷款利率,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降低项目开发的资本成本。任何幼苗在未长成前,都需要外部强力的扶持,让它才能健康成熟起来,逐渐减少对外力的依赖。 问题三:贷款门槛高。光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根据要求,除了准备资本金外,还需对贷款额提供额外等额担保。这意味着这种投资必须百分之百用其他资产来覆盖,否则很难获得银行的授信资格。这点上,大多数不能通过信用贷款来解决主要投入资金的民营企业,又处于更加的劣势。 解决建议三:银行能否可以把电站的收益权或者电站资产本身做抵押,民营企业只需要20%-30%的资本金就能获得银行贷款,道理跟房屋按揭差不多,一个评估机构按照财务的融资成本对电站资产进行估值。未来这个电站的收益权就像个人贷款者的每月工资收入,既保障了银行的利益,同时这样操作银行风险也低,因为整个电站或许已经是它的资产了。 问题四,从资本市场来看,政府为了管控风险,对所有光伏企业采取暂时的一道切,但也同时因噎废食,让积极探索下游开发和长期持有电站的可持续性光伏能源企业发展受阻。 解决建议四: 同样是电站开发,不同企业的模式不一样,有的采取建设并顺利并网以后,找第三方卖掉,好处是对企业资本压力比较小,长期的弊端是由于不是自己长期持有,对工程的质量和验收标准把控不严,或许只注重电站的初始效率,而不重视长期可靠度,很多第三方非专业的买家也很难评判,恶性循环,做坏了行业口碑,让投资人失去信心。但有些光伏企业的电站开发,是以本身独立或参股形式长期持有电站为主,电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它的收益,所以工程从设计、采购、施工到验收都层层把关。这又好比装修一套毛胚房,你是拿去租还是自己住,你的装修标准就不一样了。对于后者以持有电站为主开发形式的光伏企业,政府应该偏重支持,因为这样的企业,它开发的电站质量才是值得信赖,才是未来稳定回报率的保障。支持的方式可以是扶持这类电站开发企业上市融资。另外,允许这些产业有保证的情况下发行企业债券,以使它进一步融资。换言之,提高这类光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优先性,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允许企业将光伏电站作为有效抵押物来换取贷款。 这里,我们只是抛砖引玉,观点肯定不失偏驳之处,问题也会很多,但一定也会有解决办法。 记者:以德国为例,它的居民电价较高,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政府只要对光伏发电给予适当补贴就可带动市场繁荣,这样对于政府的财政压力也没那么大。中国能否效仿? 钱晶:德国是这样的,它的电价是将所有收上来的,以不同方式(火力、太阳能、风力、生物能等)发电的全部成本加总,得出一个平均价格,那么这个价格一定是高于纯火力发电的电价,所以政府将部分财政压力转移到人民身上,而人民为了弥补这块的高额电价,就积极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反过来卖电给国家,获得补贴 ,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但这一方式是否适合中国?中国电力价格与粮油米面一样属于政府严格调控范畴,原则上很难通过传统电力价格的上涨来提升光伏发电的竞争力。但是政府需要思考的是,我们发展光伏的目的是什么?像中东这些天然资源如此丰富的国家都要发展太阳能的目的是什么?欧美日经济不振的今天还是要勒紧裤腰带发展光伏的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为了一笔眼前的经济帐,不仅仅是为了就业率和GDP,更多是考虑脚底下的老祖先留的那点资源还能用多久,这个已经疲倦的地球还能撑多久,这样的蓝天白云还能看多久,多想一想吧,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代价,来换取一个可持续和可预见的未来。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3 07:37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