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之五: 供需失衡
如果说中国仅仅只是垄断了欧洲的光伏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势或许还有缓和的余地;但实际情况却是,现在中国一国的产能就覆盖甚至远超全球市场的需求。 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预测数据,2012和2013年光伏市场需求在20~40GW之间。而据赛迪智库光伏所最近的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156家电池组件企业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40GW。 供需失衡的必然结果就是产品降价、利润降低、企业倒闭。 首先撑不住的是欧美企业。据赛迪智库光伏所统计:2010~2012年,欧洲组件电池和硅片破产约35家。 2011年8月,美国就有三家太阳能公司宣告破产,其中包括在业内颇有声望的加州太阳能电力公司,还有长青太阳能公司和光谱太阳能公司。 曾是全球顶尖太阳能面板制造商的德国太阳能企业Solon,2011年12月正式申请破产。该公司在1998年是德国上市的第一家光伏企业,股价最高曾达89欧元。 2012年4月,德国最大光伏企业之一q-cells申请破产。该公司2011年亏损额达8.46亿欧元约合11亿美元。 紧跟其后的是中国企业。 2013年3月20日,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整。这个曾经股价高达90美元、销售收入300亿元、市值突破百亿美元的巨人,一夜之间轰然倒下。 光伏全行业陷入亏损泥潭。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表示,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业全线亏损,8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停产,其中两家破产。2012年8月,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前十大太阳能公司的债务累计已经达到175亿美元,整个行业接近破产边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光伏产业出现今天这种局面,并非没有预警。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转发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委《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8号文),正式将多晶硅列入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行业,并将多晶硅定位为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 但其实就在当时相关部委的专家层中,也存在着不同数据支持下的不同态度。而行业,其时更是以英勇无畏的姿态恣意前行。 很快,暴跌来临。 据赛迪智库光伏所统计,2010年我国多晶硅价格和3年前的2007年相比,价格跌到只有当时峰值的三分之一。到2012年,多晶硅价格继续下跌,只有2010年的一半,为20美元/千克。2013年6月,我国多晶硅价格为18美元/千克。6年的时间,多晶硅的价格跌去了90%以上。而这个价格,已经低于国内多晶硅制造的成本线。据了解,目前国内众多多晶硅公司的成本普遍在30美元/公斤以上。 而光伏组件的价格同样低于成本。2012年和2013年6月,国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报价都是0.7美元/瓦。而当时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一般在0.84美元/瓦,垂直一体化企业光伏产品的价格在0.75~0.9美元/瓦之间。和2007年相比,2013年光伏组件的价格同样下跌深重,不到当时3.8美元/瓦价格的20%。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3 15:26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