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年,时至近日,欧美对中国光伏的“双反”之战终将告一段落。其过程、其结果,专业人士各有解读。无论如何解读,结果是明确的:中美之争是我们败,中欧之争是我们平。为什么败,为什么平倒是引起不懂国际贸易的笔者几点思考。 相信经验之说一定是最普遍、最无争议的解释。中美之争在先,缺少经验,国家和企业重视不够,所以结果不理想;中欧之争在后,有了一些经验,国家和企业也都更加重视,所以结果还不错。 市场体量和相互关系不同。中欧光伏贸易涉及金额200亿美元,是双边贸易总额的3.6%,两地光伏市场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使得双方都会冷静,都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中美光伏贸易额涉及金额20亿美元,是双边贸易总额的0.4%,过去美国市场也只占众多中国大型光伏企业销售总额的10%强,不像2011年时中国光伏产品占据欧洲市场的80%。 表现出的文化不同。因为经济、文化、历史的积淀不同,经济实力不是第一的欧洲却成为全球第一的新能源发祥地,欧洲更尊重人的价值和具有包容性;而美国长时间以来老大当惯了,做事风格从来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最有意思的现象是,“双反”的始作俑者——德国企业solarworld,在欧洲没有取得希望的结果,却在美国找到了知音。 对欧美光伏产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中国光伏加工业所向披靡的压力下,美国有诸如solyndra、Evergreen、SpectraWatt等光伏企业纷纷破产,虽然三家产能占到美国晶硅电池市场销售额的20%,但在全球范围内,三家企业体量有限。并且据了解美国市场的专家讲:晶硅电池早已不是美国的发展方向了;欧洲却有Q-cell、Conergy的破产,体量无一不是世界级的。从各方信息看,欧洲光伏加工业的损失是重大的。 让笔者想不明白的是:既然在中国光伏出口市场份额上,美国小,欧洲大;既然在对光伏加工业的影响程度上,美国轻,欧洲重,对于“双反”,欧洲理应更加严厉,可结果却好像并非如此。 如果只看到“双反”辩论时,欧美两地都有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声音,就把此事定义为利益之争,可能会流于表面;如果只是把“双反”的裁定,定义为欧美两地文化程度差异的结果,更是流于简单。 “项公舞剑意在沛公”,这是笔者对美国强硬态度的唯一解读。全球都在争夺新能源发展的话语权,美国最不希望看到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因为“双反”会为它赢得时间,所以“双反”的决心是不容质疑的。历史地看,只要事关全球霸权,美国的态度从来是不容置疑的。就像60多年前要打一场朝鲜战争;就像30多年前要通过“星球大战”拖垮前苏联;就像当前坚定不移地要重返亚洲。此时的笔者想到了华为并购美国3COM公司;想到了三一重工收购美国风电场;想到了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肉食品企业,无不遭到美国的国家反对,理由无一例外:“威胁国家安全”。 美国光伏把中国列为最大假想敌也不奇怪,谈光伏发展,言必欧洲,言必德国,其实在笔者心中真正的对手也是美国。 去年底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如果只是把它定义为救光伏产业于水火,结论一定是错误的。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遭受发起调查的反倾销案件是308起,遭受实施的反倾销案件是233起,对光伏“双反”异乎寻常的重视,国家一定有着更深层面的思考。 资料来源 《中欧光伏案可成解决贸易争端范本》 《美国光伏企业破产给中国光伏业的启示》 《欧洲最大光伏企业已申请破产将对中欧双反不利》 《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近5000亿踀国成中国最大出口市场》 《中日、中美和中欧主要年份贸易额比较统计(2000—2012年)》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3 11:25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