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步推进,一座座电动汽车充电站也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多个省区拔地而起。“国家电网未来有潜力成为最大交通能源供应商。”昨日,一位国家电网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了这家中国最大电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野心。记者同时找到一位该公司相关项目的负责人向本报独家详解了其充电站战略。 “不计成本”建充电站 “到2010年底,国家电网要在全国范围内布局近百个充电站。”上述负责人在近日举行的亚洲风能大会间隙向记者介绍了国家电网充电站战略的近期目标并对远景进行了描绘。 据介绍,该公司规划的充电设施大概分为三类:交流充电桩、平面充电站和立体充电站。相对于类似加油站一样的充电站,充电桩的占地面积更小,而且安装方便,分为一桩一充式和一桩两充式两种,不仅可以布局在充电站中,还能在小区内部、商场外的停车场或马路边独立设置,投币供电,操作简单是这类设施的主要优势。 除此之外,立体充电站的模式未来也将被应用于市场上。从设计上来看,这种立体充电站更像是一个带有升降功能的立体停车场,可以建在居民区和商业区,汽车进入停车位后便可进行充电。 “未来充电设施将随处可见,而电动汽车充电也将变得十分方便。目前,国家电网就是要大力推广充电桩、充电站的建设,虽然商业化条件目前尚不成熟,但现在是形象上造势,我们可以‘不计成本’。” 该负责人对记者强调。 对于车主们最关注的充电价格问题,该人士仅表示:“充电一定比加油便宜。” 另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如何定价仍在讨论当中,未来可能既不像民用电价也不像商用电价,而是另行一套标准。” 根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将占全部汽车的1/2,约为6500万辆,市场之大,可见一斑。而作为配套设施,充电站的建设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绝对基础。甚至有人大胆预测未来充电站的盈利速度堪比印钞机。因此,各大能源企业目前集中上马充电站项目的举动便不难理解。 今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为企业投建充电站的热情再添一把火。细则出台第二天,国家电网下属的上海电力公司就宣布在浦江映象苑智能小区建成国内首个居民社区电动汽车充电点,而北京电力公司也在同一时期发布消息称首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将在航天桥建成。就在本月23日,国家电网投资兴建的国内最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站在山东临沂正式建设落成,能同时满足45辆汽车充电。由于山东是汽车大省,国家电网今年还计划在这里共建成9座充电站和500个交流充电桩。 而这些动作只不过是国家电网抢占充电站市场先机的一个局部,在他们看来,对于充电站建设的投入还将无上限地加大。正如该公司一位负责人此前面对媒体时坦言的:“关键是抢得先机,以占据最好的资源。目前并未考虑投资回报率的问题。” 据业内人士透露,投资一座充电站大约300万-400万元,100座充电站也仅需投资三四亿元,这对于年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的国家电网来说,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此外,虽然我国的电动车市场还面临很长时间的培育期,但有专家测算过,未来市场成熟时,三四年便能收回成本。 不排除与油企合作 在这轮企业对充电站的跑马圈地中,除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传统油气巨头中石化、中海油等,都纷纷启动投资计划,欲分一杯羹。与此同时,外资及国内民资也在跃跃欲试。德资企业金米勒表示,虽然国家技术标准还未出台,但公司已开始研发相关产品,并称样机已经在试验阶段了,很快就会投入市场。而在浙江、江苏等地的民营企业家也都开始着手向该行业靠拢,并透露“已经在考察市场,并准备引进部分外国技术”。 当被问及未来与油企大军或其他企业的竞争关系时,国家电网旗下电科院内部人士表现得非常自信。一位相比其他能源企业,电网企业在配网和电力来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还举例说:“给电动汽车充电是需要很强功率的,现在充电站少,电网能力要求还不高,油企还能勉强应付。等到充电站多了,国家电网在配网输电及相应技术上(如增容等)的专业优势就会明显多了。” 此外,国家电网在技术标准方面也尽享“先天”优势。在技术层面,国家电网牵头起草了涉及电线、充电接口、充电要求、非车载充电机等多项技术的国家标准,更是为其争夺行业话语权打下了基础。 不过,渠道问题始终是国家电网等上游企业的短板。传统油企目前在全国拥有布局广泛的油站、气站等销售终端是电网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上述人士也坦承,油企最大的优势就是省去了圈地布局的麻烦,而且在下游市场的相关渠道、服务等方面更加成熟。对此,上述国家电网充电站项目负责人则表示:“欢迎大家共同开发,未来不排除会与油企合作。”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4 00:48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