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正午,太阳热辣辣直射在身上,位于保定市北二环内侧的中国电谷锦江国际酒店(以下简称“电谷大厦”)门口停着几辆现代出租车,司机师傅忍不住趁机打个盹儿。比起市里那种蓝绿色出租,无论在起步价还是每公里费用上,“现代”都要贵一些。于是,师傅们常跑的路线也自然是高端人群出入的地方。
电谷大厦无疑最符合他们的标准。单看近30层的高度、60多亩的占地面积,以及独特的太阳能玻璃幕墙,就能猜到,这应该是保定一等时尚豪华酒店。其实,这座“有太阳就能发电”的酒店,早已名扬海内外。自然不是因其保定市惟一五星级酒店的名号,也不是说建筑风格有多奇异、占地面积何等庞大,而是由于它是亚洲首座光伏大厦。 “尝鲜” 即使这座大厦北进、东突、南下150公里,地处北京、天津或者石家庄,“亚洲首屈一指”的称号也不会让它在众多前辈后辈中黯然失色。 站在酒店一层正中央,抬头向上看,穿过那几顶华美的灯饰将目光送达天井处,太阳能组成的规则序列延伸下来,配合柔丽的灯光,漂亮极了。虽然不能与玻璃幕墙组成的阔气外立面相提并论,在室内欣赏却有一番别致。 或许,第一个“吃螃蟹”的苗连生看到人们脸上的惊异与钦佩的表情,一定很开心。 想当年,这位中国英利集团董事长从保定市政府那里拿到这个建设项目时,还带有几分无奈——这儿原本叫做“越秀酒店”,是市政府的招待中心,种种原因之下需要重建。市政府没有那么多资金,就公开招标,似乎是没人想收拾这个摊子一样,招标进行了四五拨,最后一次,苗连生拿了下来。 老苗有个大计划,既然自己集团做的就是太阳能产业,产品在欧美国家的建筑上都使用了,总部保定总不能不露一小脸。此前,老苗为保定市大部分路灯和交通信号灯都装上了太阳能,这会也该在建筑上找个突破口了。 然而,一直以来,太阳能在中国都被看作是高端消费品,国内在太阳能光伏利用和建筑一体化上鲜有尝试。没点儿实力,建座五星级太阳能酒店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老苗偏要做这个“第一”。 他在大厦南立面、西立面、大门等9个区域安装了3000多块太阳能玻璃幕墙,只要有光,这座酒店就是一座小型发电站。考虑到外形美观,玻璃幕墙不能完全受光,即便如此,它的年发电量还能达到20万度,完全能供给酒店自身的照明需要,同时还能并网发电。 都知道“第一”不好当,老苗万分小心。太阳能发电系统电池组件的电池片温度高于25℃时,组件功率会下降,所以技术人员还特别在幕墙底部和顶部设置了大量的百叶窗,创造了“呼吸式太阳能玻璃幕墙”。 老外都为老苗的勇气叫好。保定从来不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作为首都南大门,这里以军区著称,中国王牌军队三十八军、空军十总队等聚集小城。真要来了老外,会有不少是拜访英利公司的。就连那些不是来英利的,也会像游览“直隶总督署”似的一睹这座酒店。成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赞助商之前,英利和苗连生在国外的名气比在国内还要大。 军事化管理 苗连生拥有一座大酒店,但是至今都没有在保定置业。他和妻子就住在英利三期的办公大楼,一些日常用品还放置在二十多年前做化妆品生意时用过的货架上。 平日里,他和集团上万名员工一样,穿集团统一制作的工服,工服并没有颜色,从款式上看不出上下级。正式场合,老苗才会穿上西服,但绝少打领带,连2007年英利在纽交所上市、2010年英利成为世界杯首个中国赞助商——这两次集团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也没有戴过领带出现。 各种影像资料中的老苗都是个乐呵呵、颇有亲和力的人。神情上,很难看出他当过兵,然而他1956年生于保定,14岁去部队,当兵15年,甚至两次赴越南参战(援越抗美与自卫反击战)。对他而言,军旅生涯的痕迹并没有写在脸上。 复员之后,苗连生1987年创办英利,代销过化妆品、卖过饮用水、开过歌舞厅……他极有商业头脑,在整个中国处于初步转型的时期,商业系统在地级市还仅仅限于一级批发、二级批发的时候,苗连生就成为第一个在《保定日报》上做品牌广告的人。正是这样,进入太阳能产业之前,英利已经打破保定市家喻户晓的企业名单定律(之前全市最著名的依旧是50年代以来成立的“西郊八大厂”),成为榜上有名的民营企业。 英利涉足太阳能是1993年的事情。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说,有一天,苗连生打开《经济日报》,看到一篇介绍太阳能产业未来前景的文章,深感认同,尽管当时能查到的有关太阳能的资料少之又少,但是他争取让自己成为中国对太阳能领域研究最全面的人。于是,他放弃之前6年的生意,将所有积蓄购置了边角料,加工小太阳能产品出售。 3年前, 51岁的苗连生以140亿元跃居“胡润百富榜”河北首富。今年,英利太阳能产业17岁,正是花样年华。就像当兵时的坚持,一旦找对了路,苗连生便不再回头。 虽说军队并没有在他脸上写下诸如严肃、紧张、凝重的表情,但是,只要进入过英利集团的人,定有一种别样的军旅见闻:英利车间一般不对外开放,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实验室可以参观,其中,有公司设计的在军用帐篷中使用的冰箱(可以冷藏血液)、单兵背负式的充电设备、无蓄电池的对讲机、便携式电台及充电器,甚至还有太阳能无人驾驶侦查飞机。英利大楼上写着“团结紧张 严肃活泼”,员工们穿同样的衣服,跑早操,选民兵队(男兵轮期站岗),不论阴晴冷暖高管层都要列队在大门口问候早晨来上班的同事们,食堂每周有一天改善伙食(添加鸡腿等)…… 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商道》有一期关于英利的节目,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一位女员工右侧脸庞挂着一行热泪,表示英利和其他企业不一样,让她有家一般的感觉,对工作更有热情。 这是苗连生引以为豪的军队式管理。在他的意识中,执行力才是最值得从军队中学习的,“执行力就是生命”。说罢,他自己笑笑:质量也是生命,这么看来好像有很多“生命”似的。只是,如果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无法实现。 苗连生曾毫无掩饰地流露出对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的仰慕之情,二人同是军队出身、军事化管理企业、刻意非刻意地保持低调。 与太阳能结缘 英利首席战略官马学禄与苗连生相识近二十年。他转述保定企业家同行对苗连生的评价:他有只摘仙桃的手,也就是孙悟空的手。老苗的确有这个本事。 保定虽是个小城,不过也算人口大市,辖区人口近1100万,市区100.6万。这么多人中偏就出了一个苗连生,苗连生偏就做起了太阳能产业。有时候,这真让马学禄搞不清楚,保定之所以形成以英利为代表的太阳能产业基地是偶然还是必然。 上世纪90年代初,马、苗二人相识,马学禄正当保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开区)管委会主任。保定高开区是52个国家级高开区中的一个。1992年高开区成立时,马学禄抱着一个老式手提包,包里只有4000块钱,但一腔热血。科技部要求各高开区要发展高新技术,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等12个指导产业。其中航天、航空肯定不可能,按这种方法倒是排除了几个行业,可高开区仍没有产业方向可言。那时的马学禄和其他51位主任一样,都不了解新能源。 1997年,与苗连生的谈话让马学禄有生以来第一次接受对能源的启蒙——能源是推动人类文明的核心动力。大到人类、小到个人,生命期间,所有活动都可以抽象成能量的代谢:向自然索取能量,向环境排放垃圾。不管是健康还是得病;不管在工作还是休息,这一过程永远不中断。人类有两套能源系统:植物能源系统和化石能源系统。后者不管是煤炭、石油还是天然气都有穷尽的一天。太阳能则是一种可以代替化石能源的新系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二年,两人开始筹建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由1993年高开区创建的“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有限公司”与英利公司合伙成立。高开区只派了一个管理能力不强的研究生到合伙公司。这符合马学禄的想法,他根本就没想派出管理能力很强的人,因为双方都强势对公司未必是好事。况且苗连生内行,高开区外行,还不如就放心大胆让老苗去做。 之后,马学禄短暂被调到经贸委,2000年,开发区受到科技部黄牌警告后,马又回到高开区。恰巧国家有一个发改委立项的3兆瓦太阳光伏电池重大高新技术示范工程。马、苗二人将这个项目争取了过来。当即,发改委资助英利2000万,高开区拿出净面积38亩的土地,老苗筹措了几千万,又从全球光伏技术源头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挖掘了一批合适的人才,开始搞3兆瓦项目。2003年正式投产,当年销售额就达1000万。 随后,苗连生在拉萨建立了分公司,送电下乡。最便捷的是,将小电池板在牛背上一搭,只要牧民放牧,牛背上的太阳能就开始发电,晚上便能照明。 老谋深算 苗连生的成功,马学禄给了一句话,“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老苗是“老谋深算”。 2002年,英利嫁接上市公司天威保变,惹人非议。问题在于,出让2%的公司股权给天威保变,使得天威保变成为天威英利的控股股东,收购价格以净资产确定,英利获得156万元。此后,苗连生付出了不可想象的2500万才得以赎回控股权。 然而,值得还是不值得?如果说当时人们还蒙在鼓里,现在一目了然。老苗宁可付出上百倍的代价获取资金,也要赢得光伏产业那几年最好的发展时机。 上市之时,英利又是一波五折。最终于2007年,成为继无锡尚德、常州天合之后第三个登陆纽交所的中国民营光伏企业。一定要上市,因为老苗看到的是,由上市带来的深入欧美市场的品牌形象,以及充裕的资本后盾。资本、市场、品牌,老苗瞅准的是这些,而非名气。 相对于近年声名鹊起的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英利做太阳能的历史更为悠久;而从产业链上看,英利是全球惟一布局全产业链的太阳能光伏企业。然而,南非世界杯之前,英利苗连生的名气与尚德施正荣、赛维彭小峰基本上无法相提并论。 可老苗就是这个脾气。可能也是这一点,他与马学禄才能一直维持友好关系。就像马学禄搞开发区的时候,第一个阶段只做不说,第二个阶段多做少说,到了一定程度才该说就说。 老苗闷头做了很多大事。保密工作做得最好的就是“六九赌日”。 时光回溯到2007年夏天,原本签订了三年合同的美国硅料公司停止给英利供货,最重要的原因是,合同签订一年来,多晶硅(生产太阳能产品的原料)的价格从400美元涨到了500美元。那时候,只有美德日韩少数几个国家的少数几个公司掌握着硅料的提取方法。中国企业没有一点办法。 当时英利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这会儿卡你脖子你更难受。接下来的一年,老苗飞了60多万公里满世界找硅料。倒是有一家德国公司说可以,但是条件极其严苛:一次性交付12亿元人民币;12年内不能建造自己的硅料厂;铸锭和切片技术转让给对方。 这事儿老苗万不肯答应,“自己的大好河山割人一半,自己的孩子管人叫爹,绝对不可能。”他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硅料厂,蹦下去看看这水到底是深是浅。 2008年初,集团秘密成立“筹粮处”——军人出身的苗连生做好了一切保密工作,这是个19人的团队,大家都签了协议,任何人不准向外透露此事。集团任何通知、会议、文件,网络、档案、备份档案中,也都不曾露出蛛丝马迹。 英利毕竟是上市公司,上马一个项目都要发公告,何况是这么一个大事。可为了保密,苗连生将自己的全部股权压上,个人掏腰包。待到建成投产了,再装到上市公司。“让你们看到,我老苗是很实在的”,说这话的时候,老苗颇有大义凛然之气。 他不是没有做过最坏的打算——创业的时候就3万块钱,最后能剩下6万就行,怎么也得翻一倍啊。老苗又很肯定,“有把握,相当有把握”。直到4月,第一批研制成功,纯度达到6个9之后,集团才慢慢透出风声。随后,英利建立“六九硅业”,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硅料的太阳能光伏企业。 自此,从上马3兆瓦项目时,英利产业链继续向上游延伸,形成了“硅料-铸锭-硅片-电池-组件-系统”这个光伏产业最完整的产业链,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因为英利是惟一的全产业链企业,老苗最终控制了行业话语权。 整个故事颇有一把赌的味道。可用马学禄的话说,只要你没有确切把握那就是赌博。对于企业来说,资源总是短缺,企业家永远追求的是资源效用最大化。如果你有100万,存50万,那么总有一半的资源处于浪费状态。这种企业步子很稳但也难以做大。英利俨然告别了“小”的时代。 “中国电谷” 顺着朝阳北大街一直向北,路过电谷大厦,穿越二环路,看到高开区的牌子后,驱车两分钟即能到达英利总部。虽然沿路驶来时两侧荒凉了些,但这时候只看到相隔不远就有一个的太阳能路灯,反而顿时有一种进入太阳能国度的感觉。英利西门正对面还有家与公司毫无关联的“英利饭馆”,远远地望见,这种侵权行为竟有几分可爱。至少,它宣告,你已真正进入英利的帝国。 别看这里没有地域上的帝国概念,英利却是这座城市中实打实的引领者。保定高开区“中国电谷”的定位,也与之多有牵连。 “电谷”一词,最早提出是在2001年,只是没敢叫出去。当时的保定市委书记曾开过一个四人左右的小范围讨论会,老苗和马学禄在会上提出了这个词。后来,市委书记布置研究室做调研,可是不久书记调任,口号也没能提出来。 但英利的太阳能业务版图在不断扩展,在美国、德国、西班牙、希腊等地均设有分公司。就这样,老苗有意无意地引导了保定市高开区的产业定位。5年之后,河北省召开市长座谈会,保定市就打造“中国电谷”一事专门做了报告,结果很快就批下来了。 所谓“中国电谷”就是在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凭借电力产业的明显优势,向电力技术的更深、更广领域延伸与扩展,建立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重点,以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设备为基础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企业群和产业群,建设世界级的新能源及电力技术创新与产业基地。 有英利做榜样,保定高开区更认定了要发展新能源,设定了几个方向:太阳能、风能、节能、储能、收变电和电力自动化。后二者早有业绩,“中国智能电网的核心专利技术在保定”。马学禄加重语气,“你走访国家电网公司,他们都不相信这个技术在保定,但就是这样,肯定跑不了。” 苗连生引导了保定市高开区的定位,掌控了全球光伏产业的话语权,然而,他的野心尚不止于此。 南非世界杯之后,英利厂区中开电车的司机师傅身穿同样的T恤,上面写着“保定真牛,英利赞助世界杯了”,类似的话出现在海南,“海南真牛,英利赞助世界杯了”。去年,老苗将目光投向海南,建立了保定之外最大的生产基地。媒体报道称,英利95%的市场在海外,此举为何?马学禄给出的理由让人眼界大开: 其一,我们看重海南国际旅游港的定位,这样的港口必须要有一套清洁能源系统,毫无疑问,与光伏产业有直接关联,是个有国际展台效应的大市场; 其二,中国有接近8000个岛屿、岛礁,如果有中国人在上面居住,按照国际公约,岛礁周围200海里为专属经济区,这8000个岛礁围成一片,封闭了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那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内海。可是岛上的能源问题怎么解决,太阳能是个备选方案; 其三,英利曾向发改委、通信部、财政部等六部委提议,建议中国实施光伏低碳国家外交战略,用光伏技术支援欠发达国家、太平洋岛国,这相当于支援他们的政治版图,因为气候变化势必导致那些国家领土面积受到影响。况且,联合国能源署说中国是能源第一消费国,这种援助无疑也可以看作是碳交易的手段之一。 正如老苗让英利成为第一个赞助世界杯的中国品牌,将英利推进共和国记忆时一样,一系列不可思议的高难度事件之后,人们开始相信,老苗在实施海南计划之前,的确做过深入的分析。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4 02:19 , Processed in 1.03125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