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中标名单即将公布,有权威人士透露,这次13个项目全部为最低价中标。而低至0.7288元/千瓦时的报价一直备受争议,业内担心:主管部门坚持采用最低价中标的规则,将给行业的发展带来后患。 最低价中标的规则固然有其合理之处。在光伏产业大规模商业化初期,不论主管部门还是消费者,都对其成本不甚了解。前几年的光伏示范项目上网电价高达3-4元/千瓦时,成本高企阻碍了光伏产业的商业化。去年的敦煌10MW光伏特许权招标,0.69元/千瓦时的报价就让人眼前一亮,过去被认为昂贵的光伏电价突然变得不再遥不可及,也给了主管部门扶持产业发展的信心。此外,让参与投标的企业充分竞争,报出自己能够承受的最低价,也有助于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推动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 不过,如果持续采用最低价中标规则,也会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此次招标,13个项目的最低价都在1元以内,如果全部按照最低价中标,就意味着中国光伏电价将进入“1元时代”。业内因此担心若中标价低于真实成本,将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不利。去年的招标最终摒弃了最低价中标的规则,0.69元/千瓦时的价格显然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成本,因而采用了次低价格1.09元/千瓦时。 据一位长期从事国内外光伏工程建设的企业家介绍,目前在欧洲,与中国同样光照条件的地区,光伏上网电价折算人民币大约3元/千瓦时,最高的达到0.5欧元/千瓦时,也就是接近人民币4.5元/千瓦时。尽管欧洲一些国家打算降低光伏上网电价,但电价下降的幅度远远不及我国招标电价。 正因为国外有更合理的电价,光伏产业发展较快,我国生产的光伏产品大量出口。而我国最低价中标规则下产生的上网电价,还导致了外商对我国光伏出口产品价格的质疑。 不仅如此,由于是最低价中标而不是有效最低价中标,参与招标的企业为了报出更低的价格,在进行成本测算时,可能有意无意地忽略一些可能的支出,而开工建设以后,这些支出一旦出现,必然导致成本上升。据了解,此前一些项目就出现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光伏电站的建设企业被要求加建变电站的情况,使得本来就没有什么利润的光伏项目更加捉襟见肘。 而终端价格过低必然导致下游企业向上游倒逼利润空间,使得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而这样一来,产品的质量必然受到影响。同样是光伏电站,建成后的运营年限、有效的发电时间等都相去甚远。此外,更令业内担心的是,一旦今年的中标电价确定在1元以内,以后按照这种最低价中标规则确定的电价只会越来越低,行业真实成本的下降很难超越中标价格的下降。 一家民营光伏企业的老总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以前电价合理的时候,他们参股了一些电站,效益不错,但是现在的情况让公司对这种特许权招标望而却步。这次他们虽然也“绑定”一家央企参与了竞标,但通过测算报出的价格在1元以上,基本“没戏”。 虽然此次招标的最终情况还没有公布,但从报价已经可见一斑。13个项目的最低价大都是国有企业报出的,甚至一家电力央企包揽了7个项目的最低价。如果因为这些企业更有效率,竞争能力更强,那么这样的招标将有助于行业的进步。但从这次招标民营企业身影奇缺以及非国有企业报价总体偏高不难看出,业内关于电力央企因为“亏得起”而不惜低价圈地圈资源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3 18:51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