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技术培训[研考班]2018

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好医生为何少?

热度 6已有 526 次阅读2010-6-1 13:05 |个人分类:转帖|

无意中在《特别关注》看到丁嘉明的一篇文章解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看病贵与难,摘抄过来与大家共享,不知道你看到了以后,并且联系刚入行的大学生,有何感受。希望在我们社区里能缓解。。。

看病不应该这么难

看病难不难,只要看看大医院挂号大厅的蜿蜒长龙就知道了。一个病人常常要全家上阵,在漫长的数小时,甚至十多小时的等待之后熬到医生面前,然后在数分钟后抱着一堆单子开始新的一轮等待。这样的等待足以无限制的提高患者对一次就诊的期待,因为看一次病太难,所以希望一次就解决所有问题。这样的等待也足以耗尽医患间本来就不算太多的善意,期待和现实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但是,看病难不难,看看空空荡荡的社区医院就又糊涂了。大家都知道在这里不排队,看病不难,但大家就是不去。

看病到底难不难?其实听听大家的抱怨声就知道。但从人均医生数上来讲,在中国,看病不应该是这么难。2005年中国每千人有1.51个医生,在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70位,比人均GDP排名高出40位。美国的人均医生数是每千人3.59个,法国3.37,英国2.2,韩国1.6,新加坡1.4,印度0.6。

由于我们国家卫生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衡,70%医护人员分布在城市,因此,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医生的数量是一定可以和发达国家媲美。如果用医生不足来解释“看病难”这个问题,在小城市或广大农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大城市,为什么大家同样抱怨“看病难”呢?我父亲的一句话道出的是病人的真正想法。他说,其实医生和医生并不一样,得找“好医生”看病才行,“好医生”的数量,可以从许多医院门前的长龙看出来。

西方国家的医生是怎样成长的

一个医生的水平,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的。在中国,一个医生的三六九等,很大程度上是在出校门的那个时候决定的。大学毕业后进入高水平的大医院的学生,有机会见识各种病人,跟随对专业有深刻认识和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培养各种技能。进入低水平医院的学生,从此便丧失了同等水平的训练。

临床培训对一个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病人总是不按教科书生病”,不外乎告诉我们在每天接触的病人中,存在大量个体化的现象。这需要我们除了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在实践中了解并分析个体化现象,最终掌握识别的本领。

最初的临床培训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授人以鱼的过程,更是一个授人以渔的过程。既要“见”,要“积累”经验,更要“想”,在了解的基础上寻找规律,还要“讨论”,在与已有认识的前辈医生的“交流”中获得提高。更别说那日复一日熟能生巧的操作练习。所有这些条件,其差异在不同水平医院间一望而知。所以,从毕业的那一刻起,一个班同学的诊疗水平便在各自进入的医院间划开鸿沟,渐行渐远。“好医生”便在不断拉大的差距中,越变越少。

当然,这是不正常的。

尽管医生永远有三六九等,但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在某一水平以上。而目前的职业培训受到医院水平的限制,不仅没有将大部分医生的水平提高到那一水平之上,相反,却让在这一水平之上的“好医生”相对越来越少。

我曾经和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医生,讨论过他们的医生培训制度。尽管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在一个原则性问题上,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做法都大致相同。那就是,医生的就业选择并不从医科大学毕业的那个时候开始。

详细的说,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合法行医,但是,不能自由的选择进入公立医院、私人医院或私人诊所行医。通常,他们只能进入非常有限的一些有医生培训资格的医院。这些医院全部是被严格筛选的大医院,必须具有最高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有这个国家中最高水平的医生在此工作。甚至在一些国家(比如法国、澳大利亚),住院医生还必须在这些医院间流动。

其实,这都是为了保证培训水平的一致和均衡。通常,这个阶段会持续3年到5年,然后,经过考试或其他形式的认定后,医生才可以自由选择医院执业,这就保证了多数医生可以变成一个我们大家所认同的“好医生”。

当我们把眼光放到现在的中国医疗系统,除了没有这种培训制度外,还有大量的瓶颈,限制这种培训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生是深深的依附在他所属的医院的,各种法规和现实情况都完全限制了医生的流动,医生的流动被制度卡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受到良好训练的医生不能从大医院流出,新毕业的医科生自然也不能顺利的流入。就像一个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瓶子,有资质的大医院基本都是满的,新的医科毕业生无法进入接受培训。

这其实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所以,国家应该建立住院医生培训制度,要合理引导经过住院医阶段的医生离开大医院,进入小医院或社区医院工作。其实,最近有关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些消息,已经传达了对这个问题破题的一些讨论,“公立医院的人才培养、流动体制改革,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部分” 。同时也提出了探索性的改革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执业医师多点执业。

开放医生多点执业并不是要鼓励医生在业余时间看病挣钱,而是要允许和鼓励大医院经过住院医生培训阶段的医生,把一部分工作时间转移到社区医院。如果政策允许并鼓励有一定资质的医生到社区医院兼职,相信医生会愿意的。这样的情况会产生两个结果,其一,现有大医院的医生有渐渐流出的可能,即使开始时没有人的流出,但会有工作量的流出;其二,有水平的医生在社区医院工作可以对现有的社区医院医生起到一定的培训和示范作用,进而提高社区医院的水平。

如果没有大医院医生的合理流出机制,住院医生的标准化培训制度便很难推行。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医生,社区首诊、家庭医生就都只是一句空话,总有一部分医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而得不到病人的信赖,父亲的话仍然会被重复---“看病还得去大医院”。


鸡蛋

鲜花

握手
4

雷人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评论 (0 个评论)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5-13 14:17 , Processed in 1.07813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