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技术培训[研考班]2018

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16|回复: 2

[产业观察] 关于光伏度电补贴方案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3 20: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储能电站建设培训
    近期,政府接连不断的出台一系列光伏配套政策和细则,但惟独长远规划中的度电补贴方案迟迟不能出台,令光伏业内人士望眼欲穿。

  从长远来看,度电补贴是必然趋势,因为我国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特点是以中型规模为主,30KW以下的小型电站较少。造成这个因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别墅用户群体相对较小;民用电价格偏低;工厂用电价格最高等。根据国外经验,小型光伏电站采取初装补贴方式是较为可行的,而中大型光伏电站其自身管理和监督较为复杂,无法有效监督其安装效果,因此必然带来“骗补”的现象。从之前实施的光伏电站来看,钻空子的光伏电站数量不在少数。

  度电补贴在之前的政府消息中判断,极有可能采取自发自用加上额外度电补贴方式,也就是存在三项收入:A、用户自用结算电价;B、余电送入电网后的脱硫电价结算;C、光伏所发总电量的财政补贴(据消息说是0.4-0.6元/度电)。这三种结算方式带来了以下几个新问题:

  1、如果是更换用户电表为单电表正反转净计量,则无法有效统计光伏所发总电量(因为在用户侧光伏发电量和负载用电量直接抵消了一部分,反映在电表上的数值是抵销后的电量),最终只能在用户侧光伏并网点增加表计计量措施;这样会导致用户实际用电情况在电力公司处难于统计,而且面临管理上的混乱。

  分布式发电政策一旦实施后,300KW级至6MW之间的光伏电站数量将会较为庞大,电网公司需要对这部分电源点实施有效管理和调度,而采用此种计量方式,对调度系统将会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因为电源计量和负载计量混在了一起,对于负荷曲线长短期预测造成一定影响。

  2、我国大多数地区企业用户(主要是工厂)的电费计量是根据峰谷平尖分时计量的,不同时段电费结算价格也存在明显差异,就上海市举例:平时段的电价不到峰时段电价的70%,而且光伏发电时间主要集中于平时段,这样财政的度电补贴依据什么电价来进行衡量就成为了问题,而且导致安装的光伏电站规模、区域和地点受限明显,很难带来长期稳定的电站收益,达不到预期的市场效果,甚至很难完成确定的指标。

  3、最初政府制定该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节约财政资金,按照发电总量每度电进行补贴,再由用户自发自用结算,可以实现投资收益;但大家细想一下,节约的资金难道真的是节约了么?其实电网公司承担了其中的电价差,也就是减少了电网公司的收益。电网公司出钱,和财政资金补贴,对于老百姓来说有什么差异么?

  目前意向中的补贴方式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无法保障收益的稳定和可持续,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也就无法有效保证。只能说此政策只可能让行业出现一次海市蜃楼,而不是真实的一道风景!

  笔者认为:度电补贴应该采取双电表计量,也就是德国采用的桥接方式,然后电价应该是上网统一电价,而不是差额补贴方式。如果希望行业的有效竞争和控制投入成本,那么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光伏电力交易市场,政府每月定额收购一定额度的光伏电力,低价收购为原则。其他多出的光伏电力可以由部分企业参与竞购,价格随行就市,以充分竞争来提高行业应用创新和效率。

  题外话:1、国网最近的积极性出乎意料,也许是因为光伏可以成就特高压的干线建设,希望这不会是真的!

  2、有很多批判光伏的人不断涌现,有人提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问题,我真的不太好回答这个定律,但是我要说的是:你依照现有的一套套理论来说明问题是不太可行的,因为到今天位置,西医的很多问题还要靠中医来解决。光伏哪怕作为战略能源储备这一个观点,就有建设的必要,更不要说它的未来前景。

  3、光伏业内和业外的朋友们,很多对于光伏缺乏直观的认识,绿色电力网即将上线的“光伏小精灵”将解决你们的各种疑惑,让你更加直观的了解光伏!

       作者: 陆剑洲
发表于 2012-11-16 17: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储能电站建设培训
以国内目前的电网状况,该政策依然的换汤不换药
发表于 2012-11-16 21: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扫描关注微信公号
非常难操作,按照国人的诚信程度,把电网供给的家庭用电通过某种方式转进光伏上网的线路一定不会是新鲜事,而且很快会推广普及的
也很难杜绝少数小水电通过光伏项目曲线入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6 23:22 , Processed in 1.09372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