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0|回复: 0

[产业观察] 太阳能产业走出寒冬需注重技术研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7 10: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几年里,做服装的、做文具的、做饲料的、做食品的纷纷进入并不熟悉的太阳能行业,产能不断扩大,却无一家搞研发。在国外欧债危机、国内价格战双重打击 下,光伏企业不堪重压,要么苦撑,要么倒闭,要么污染事件频发,更有甚者上演“逃跑门”,一度风光无限的太阳能行业突然淡去光芒。
 
         “亏损门”、“倒闭门”、“污染门”、“逃跑门”……一边是国外市场的低迷,一边是国内混乱的价格战下中小企业的倒闭和大型企业被迫转战市场,甚至媒体宣称“光伏概念正走下神坛”。

        种种迹象表明,昔日风光无限的太阳能行业正在淡去光芒。“光伏行业已经越来越混乱,必须停下来思考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坦言。

        从“污染门”到“逃跑门”

        2011年9月15日,浙江晶科能源的大门外聚集了众多愤怒的村民,他们是为小河鱼群离奇死亡来讨说法的。随后,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一场“污染门”从浙江瞬间传遍全国。19日,晶科能源召开紧急发布会,证实公司确实存在污染,已全面停产电池生产线。

        或许,晶科能源的污染只是一个导火索。“一直以来,业界和政府都是尽量弱化污染问题,因为光伏产业毕竟是扶持产业,怕受到打击。”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兼职研究员李雷说。

        无独有偶,同样一度很嚣张的另一家浙江企业5天后传出老板“跑路”。

        9月20日,温州眼镜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被传“跑路”。胡福林早年继承家族眼镜生意,2010年,信泰集团接手上海希文商贸,成为“美式眼镜”品牌的拥有者,目前在华东地区拥有200家以上连锁店。

        就是这样一家跟太阳能不搭界的企业突然大手笔进入,极短的时间内投资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温州中硅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光伏企业。

        大手笔并未带来好收益,胡福林为谋求光伏业务上市,不惜借款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胡福林以负债二十多亿元,成为温州最大“跑路”老板,引起全国轰动,甚至抢走了晶科的噱头。虽然,胡福林现已回国,且称并非出逃,但却让太阳能行业震惊不已。

       “类似胡福林逃跑的事件早晚要发生,光伏这个行业处于自发状态,自由发展,没有人管,谁愿意做就做。而且,半路进来的企业仅为扩大产能,没有一家是来搞 研发,因为科研时间长、产出慢、成果不易转化,都在跟风。”孟宪淦说,“连富士通都要进来了,这些资本只能使得光伏产业越搅越乱。”

        如同这个行业一样,曾经的谨小慎微,曾经高高在上并在制造业中独树一帜的光环,被大量抛过来的资本撞晕了。依靠太阳能这种新兴行业迅速崛起的企业们少了一些矜持,多了一些张扬。

       李雷深有同感,他说这些热钱并不能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反而拖累了市场的有序发展,“现在光伏行业的考验来了”。

        负债累累,濒临破产

       “中小企业已经快撑不下去了,江浙一带破产的企业也比比皆是。”张雷在光伏业已经工作十年有余,属于名副其实的第一批光伏人士,他坦言,以前的好日子一 去不复返了。“以前,大型国有发电企业没介入,项目又少,随便做做就是全国最大的装机规模,谁成想横空冒出来这么多企业?”

        确实,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太阳能行业,有服装业、家纺行业、饲料业、食品行业资本,甚至有些企业以前是做文具、皮革、礼品的。

        2010年10月,织袜制造商浪莎集团进军并不熟悉的光伏行业,成立浙江安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并为此准备了10亿元现金;为李宁、KAPPA、优衣库的袜子做代工的康义纺织也在2008年生产硅料。

        2011年更是疯狂,郭台铭的富士康从跳楼事件中淡出后,迅速介入光伏,在山西大同,一个2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即将拔地而起;由波司登与江苏康博共同投资60亿元打造的年产6000吨高纯硅项目在扬州签约……

        一边是众多企业砸巨资纷纷介入,一边却是诸多小企业无法生存纷纷破产。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先是大批企业介入,使得光伏行业突然变成了门槛很低的制造领域,门槛降低之时,光伏价格战就不得不打响了,所有的组件和系统都在两年间迅速下滑,甚至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国外形势更加惨烈,美国几家电池组件商Solyndra、Evergreen Solar和SpectraWatt宣布破产,他们将破产归咎于全球需求下降及竞争过于激烈,特别是来自中国同行的低价竞争。

        “欧债危机下中国企业面临很大困境,今年前三季度,多数企业都在亏损。”孟宪淦说。由于德国、意大利等国光伏补贴政策不明朗,今年上半年欧洲光伏安装几乎 处于停滞状态,装机量环比出现大幅下挫,并且,随着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使得本就难如人意的欧洲光伏市场雪上加霜。

         目前国内的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德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海外光伏市场的萎靡不振,无疑使得以出口为主的国内光伏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受制于国际市场,这是最大的弱点。”孟宪淦说。

      太阳还能照常升起?

        “去韩国,还是美国?前几天在德国见到一个其他公司的销售,说一个大工厂两季度几乎没有销售量。”海峰作为一家光伏企业销售主管,最近忙得不得了,前几天 才从格尔木回来。在北京胡同的一家咖啡厅里,海峰边吃东西边跟几个被他称为哥们的同业竞争者商量,过几天去哪个国家考察市场,他们有共同的德国海归背景, 虽然在不同的光伏企业内任职,却一直在交换信息。

       “很明显,大企业都在转战市场,从欧美转到亚太地区,更是启动了国内市场。”生态亚洲清洁发展与气候项目组中国商务发展专家李虎表示,太阳能并非看不到希望,他也透露,国内太阳能的规划目标还在不断提高。

        英利表示,2010年国内的销量只占总产量的5%,2011年的目标是超过15%,这也反映了企业侧重于发展国内市场的战略调整。

        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近期也表示,国内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使上网电价的解决取得进展。光伏企业都想抢得市场先机,未来两年赛维LDK对中国市场的销售将占总营收约50%,目前仅为30%。

        回归就能解决问题吗?“中国太阳能企业可以分两个阵营,一是以英利为代表的国内派,二是以尚德为代表的海归派,海归派走的是国际发展模式,受国外因素影响 比较多。英利依托国情走中国的发展模式,各个产业链在中国都完善了,所以英利在这波欧债危机和市场变化中没有太大波及。”孟宪淦说,“现在尚德提出向上游 发展已经晚了,当初尚德有几个重大失误,一是订了个多晶硅的长期合同,二是提出只做电池的策略,这些都为其日后的重亏埋下了隐患。”

        2011年7月1日,尚德电力宣布,已终止与美国多晶硅及硅片巨头MEMC早年签订的10年采购合同,尚德将因此而放弃一笔5300万美元的预付账款,并将分期等额向MEMC支付另外的6700万美元。

        做如此亏本的买卖,尚德为了什么?自2001年施正荣创办尚德以来,尚德一直专注做好下游电池片和电池组件,并在提高其光电转换率上做文章,但如今的尚德却被称为是“当初赚得最多,现在亏得最多”的企业。现在,尚德终于有了进军上游的意图。

        李雷说,尚德此举主要是因为已无法继续承受采购合同拟定的硅片原材料价格,“2009年,我们商会就给尚德提过延长产业链,当时英利开始做全产业链,尚德却没做,现在问题暴露很严重才来重视,有点晚了”。

        不过,李雷也提出亏损比较严重的大企业,一是向英利学习做全产业链,二是做国内产业联盟,即几家上下游企业长期绑定协作。“相比而言,第二条路更便捷”。不过,小企业“只能等待洗牌,现在撤资都无法撤出”。

        过去,中国光伏产业一直走的是产能扩张道路——买设备加工再出口,欧美重点则放在研发和科技进步,故而引领制造业和产业发展。“对所有企业而言,拯救自己必须从跟风转为引领,重点就是变产能扩张为技术进步。”孟宪淦说。
   
        来自: 南方周末

该贴已经同步到 master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5 17:54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