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20|回复: 24

[产业观察] 英利六九硅业巨额亏损的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6 15: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储能电站建设培训
扫描关注微信公号
  不久前,保定英利太阳能公司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其中透露公司旗下的多晶硅工厂,六九硅业(Fine Silicon)亏损22亿7千5百万人民币。根据有关资料(1),六九硅业2008年开工的第一期3000吨工厂的投资金额为24亿人民币,高达近23亿元的巨额亏损等于勾销了六九硅业的全部资产,尽管英利官方至今并不承认六九硅业项目的失败。

  由于六九硅业生产工艺中的某些环节和美国一家多晶硅厂商存在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我从2009年开始对六九硅业的有关技术(英利称为“新硅烷法”)进行了评估,为此查阅了六九硅业“新硅烷法”的专利文件并到美国实地走访了那家美国企业在德州的多晶硅工厂。不过,英利的专利文件中除了一些原理性的解释,并没有多少实质内容。根据业内一般经验,这是为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而做的准备,同时也可以为公司在国内申请各种补贴或贷款的活动加分。

  六九硅业的多晶硅反应炉供应商,一家韩国的小公司当然也在调查的对象中。从产品的技术参数来看,这是西门子技术的一种变种。传统西门子反应炉中的气体是三氯氢硅,还原反应的温度较高。韩国供应商的反应炉气体采用的是硅烷,反应温度可以设置地相对较低,这大概是英利一直对外表示六九硅业采用的是“全球最先进的低能耗”多晶硅还原技术的原因之一吧。其实这种技术在欧美早就有人尝试过,但由于硅烷是一种化学活性很高的气体,用西门子炉子来生长多晶硅时,结晶过程很难控制,因而产品的合格率不高,所以没有被欧美主流多晶硅厂商采用。

  但韩国那家设备厂商,可能是想要闯出一条“韩国式的民族工业发展模式”吧,在韩国大张旗鼓发展多晶硅产业的“大跃进”期间生产了一批这样的炉子,其中有一些在韩国一家二流多晶硅厂商那里试产,还有几十台出售给了中国的两家公司,六九硅业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我在上海的一次光伏展会上找到了那家厂商,他们的一个韩国技术代表很热情地为我介绍了产品并对我说他们的炉子已经有2-3家大公司正在使用,而且已经量产。我也不想浪费他的时间,就直截了当地把这些客户公司的名字全部念了一遍,并把这些客户目前遭遇困难的技术细节也一一罗列给他。他听完后半晌说不出话,缓过神后连忙把我请到小会室里关门交谈(可能是担心我来拆他们台的吧)。出于商业道德,我们交谈的细节不会在这里透露,但我自己的判断可以告诉大家,我认为他们的产品离成熟的商业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他们的客户统统成了其新产品开发的合作厂商,而中国客户更是成了他们的“国际合作伙伴了。”

  所有这些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六九硅业的风险系数已经高到不值得相关美国公司就知识产权问题在美国对有关当事人发起起诉和刑事调查,而此时六九硅业正高调地对外宣布正式投产。根据当时在场媒体记者的记载,英利的高层领导称六九硅业投产后的生产成本可以达到每公斤28美元,而满产后生产成本可以降到每公斤22美元,同时公司计划在2013年把年生产能力从目前的3000吨扩展到18,000吨。

  国内媒体也纷纷报道六九硅业投产的好消息,一些一知半解的大众媒体记者更是添油加醋,说中国的多晶硅产业从此打破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和刁难,掌握了世界领先的“清洁”、“低电耗”多晶硅和硅烷生产技术。政府有关部门的不少高层领导也纷纷来六九硅业进行视察和指导。离任以来一直关注中国能源问题的江泽民同志,在国家能源局领导的陪同下,不顾84岁的高龄,也亲自来到六九硅业进行实地考察。六九硅业一时间笼罩在荣誉的光环下。

  但现实是残酷的,英利作为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不得不向海外投资者披露公司的状况。在宣布六九硅业投产以来的每一个季度财务会上,精明的投资银行分析师从来不放过“拷问”有关六九硅业运营状况的机会,而每当有这类问题出现在电话里,英利领导的回答就开始犹豫和含糊起来。根据发表的财务数据估算,六九硅业投产以来,平均生产成本一直高居在每公斤50-70美元左右,而每季度的平均产量也不过在十几到几十吨上下。有关六九硅业工厂周边农民抗议的负面报道也陆续传出,但英利还是试图继续在国内媒体上营造一种六九硅业欣欣向荣的景象。大概承认现实比现实本身还要残酷吧。

  两年前在海外的一次活动上遇到英利的掌门人苗总,我想中国人总是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少走弯路,所以想把我的评估和苗总分享并提一些善意的建议,但又担心这样的提醒会伤苗总的自尊心,而且苗总对六九硅业遇到的问题应该比我更清楚,结果我们只是寒暄一下,聊了聊英利赞助世界杯的事情。我还去了英利招待分析师和供应商的啤酒聚会,这些啤酒的味道至今还没有淡忘,因为总是觉得有点对不起英利的啤酒:喝了人家的啤酒,明知人家的公司有很大风险也不提醒人家,问心有愧啊。都是中国人吗,还是应该相互提醒为好。

  我想尝试从中国人的潜意识当中、尤其是我们当今商业和政治文化的潜意识当中找一些东西,把它们挖出来“晒晒太阳”,如果这些潜意识还在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决策,我们就很难避免别人走过的弯路,而那些走了弯路的人还会再走弯路。

  首先我要批判的是金钱万能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个倒不是中国人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精神污染而造成的。西晋文学家鲁褒在《钱神论》中就说:“有钱可使鬼,而况人乎。” 后来演变称家喻户晓的成语:“有钱能使鬼推磨。”

  中国现在很多企业做大了,有些钱了,但往往还差一些技术。我们有不少的企业家现在也多少不把“洋鬼子”放在眼里了,使一些钱就可以差人家做事了,觉得非常“扬眉吐气”:原来不管是“东洋鬼子”还是“西洋鬼子”,都是可以用银子收买的呀。

  在六九硅业这个案例上,我想英利的失误之一是过分依赖那几位花重金请来的外国专家。我倒不认为英利遇到了“技术骗子”。根据我的调查,他们的确是有一定技术背景和经验的,但问题是,一个成熟的工业化工艺流程会涉及上百个工艺操作细节,而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有一些窍门。这些窍门、或者更专业地讲叫“工艺优化”,是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即使你请来一个“大鬼”(比如说总设计师兼总工程师),而且也拿了人家全套图纸和技术文档,你也无法完整复制人家的工艺。十几年以前我在一家半导体芯片厂做整厂生产工艺转移的协调人,该公司的工厂“精确复制”理论和实践在业界是闻名的,那家公司可能大家也听说过,叫英特尔(Intel),你手头使用的电脑里可能就有这家公司的芯片。所以我在这里告诉大家的,都是基于我经验的大实话,不敢糊弄我们自己人啊。

  我也不反对从“西式阴曹地府”中“收买”一些“洋鬼子”为我们做事,但一定要了解他们能力的限度在那里。即使你“收买”了地狱里那个名叫撒旦的“鬼子首领”,他也是有弱点的。《圣经》里讲,撒旦最怕自己的真实身份被暴露,所以要他在中国推好那把“磨”也不容易,他得要遮遮掩掩啊,要不“上帝”会找他的麻烦。你能把“上帝”也一起“收买”过来吗?

  其次我不得不讲讲我们的“高新技术”项目的“可行性认证”。在六九硅业这件事上,我们苗总是军人出生,有执行力但多晶硅行业对他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战场”,他需要好的参谋。

  在这件事上,北京的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专家教授是作了参谋的,是有责任的。我不点名了,免得大家窘迫。我相信“新硅烷法生产成本可以做到每公斤22美元”这个说法也不是苗总自己计算出来的,而是出自某位专家教授。不过我也很难批评我们的专家教授,因为他会说:“我理论上没错啊,你可以看看我的化学反应方程和成本计算模型,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主要的问题在于,每一个有科学依据的理论估算都需要用经验数据来校正才可以用于决策。不可以“吃了人家的饭”就顺着人家的意思去提供缺乏实践检验的“科学依据”,不敢提反对意见,好象这样就不厚道了。当然,这里还有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我不在这里深究。

  还有一个令我“痛心疾首”的是个别大众媒体的记者和他们造成的“恶劣影响。”

  我们个别记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厂商公关部门提供的新闻稿不加分析思考,全盘照抄。更有甚者,有时常常还添油加醋,为厂商的报道锦上添花。这些记者有没有收人家“银子”我就不追究了,这里面还有一个“集体潜意识”的问题。

  在中国历来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好大喜功”是一个几千年来没有被割除的“顽疾。”《路史•前纪》卷四里记载:“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 看来这个“顽疾”还真有着“皇家血统”,难怪传承千年而不绝,而民间也是上行下效,以此为荣。

  好几年前,上海有一家芯片设计公司,称自行设计生产出了“打破外国垄断”、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的先进芯片,一时间成为国内大众媒体追捧的焦点。我们的领导脸上当然也很有面子,我们国家“权威”的专家学者也在“成果鉴定会”上为此捧场,那家公司自然因此受益不浅。不过后来查明,他们所谓自行设计生产的国产芯片,原来是从外国买来,把人家的商标打磨去掉,再印上国产芯片的商标而制成的,结果出了大丑。而那家外国芯片公司对“窃取”技术文档到上海去开公司的那个前员工也懒得追诉,因为知道他成不了。

  重提这些教训,是希望我们的大众媒体好自为之,我们的专家学者好自为之,我们的领导一直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被哪些貌似“为国争光”的“突破”所迷惑。

  岂不知哪些对我们不友好的外国人正在为此偷笑呢:“瞧! 中国人还真会自己糊弄自己,他们这样的‘突破’越多,我们因该越是使劲鼓掌!”

  当然,英利六九硅业和那家已经成为“痛苦”笑柄的“芯片打磨公司”完全不一样。把这两家公司放在一起是因为很多媒体记者在“宣传”报道它们时,都缺乏应有的专业精神。其实这也很简单,如果公司给你的新闻稿自称自己是“一流的”,请引用它们的话,而不是自己的,更不要在你专业知识范围之外,随便做一些浮夸的引伸。

  最后对于六九硅业,我觉得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它是最终关闭或在名义上继续维持下去已经不重要,或许,世界上还真有奇迹让它起死回生?我想起英利公司文化中经常出现的“感恩”文化,或许这还真能感动“上帝”。我只是想在我逐渐淡忘它之前,把我个人的一些感悟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有人真能从中得到一些“教训”或启发,那是最好。不过我们很多人对于“脸上无光”的事情,都有“选择性”遗忘的强迫症,所以很多事情,在很多年以后,我们还是在原地打转。当然,金钱也滚滚地流进大海不见了踪影,“23亿”大概不算什么,“沧海一粟”吧!

  资料来源:(1) 《建设监理》2010年第二期

http://www.semipv.com/a/news/cydt/14859.action
2012-3-6  作者:SEMI-CHINA 特约评论员 钊铭  来源: 光伏制造 我要评论(0)

评分

参与人数 2能量 +30 收起 理由
apple + 20 好文章!加油!继续!
光谷子 + 10 鼓励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3-28 21: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储能电站建设培训
应定要注意管理,加强集团化管理。
发表于 2012-3-28 09: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储能电站建设培训
因好大喜功所以英利六九硅业註定完蛋.
发表于 2012-3-27 23: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储能电站建设培训
江西赛维的硅制造厂是个什么情况呢?
发表于 2012-3-26 10: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储能电站建设培训
六九果然还是拖累了英利
发表于 2012-3-22 19: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伏发电技术培训[研考班]2018
相当有分量的分析{:soso_e183:}
发表于 2012-3-22 16: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产业就是这样
发表于 2012-3-21 16: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储能电站建设培训
欲速则不达,惨痛的教训
发表于 2012-3-21 15: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储能电站建设培训
六九硅业亏损对英利新能源的影响太大了~~~
发表于 2012-3-21 12: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光伏发电技术培训[研考班]2018
这是中国的现状。习惯就好了
发表于 2012-3-19 08: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储能电站建设培训
2012之后行业应该会逐渐理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26 18:44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